中医妇科学中崩漏属于疑难杂症,对于突然出血,来势急,血量多的称为崩;淋漓下血、来势缓、血量少的称为漏。崩与漏的出血情况虽不相同,但其发病机理是一致的,而且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常相互转化。如血崩日久,气血耗伤,可变成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也能成崩,所以临床上常常崩漏并称。正如《济生方》说:“崩漏之病,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本病属常见病,常因崩与漏交替,因果相干,致使病变缠绵难愈。脾虚证崩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型,忧思过度,或饮食劳倦损伤脾气,脾气亏虚,统摄无权,冲任失固,血失统摄,非时而下,遂致崩漏。《妇科玉尺·崩漏》云:“妇人血崩,是肾水阴虚不能镇守胞络相火,故血走而崩也。”
1 四方释解
在讲授崩漏病脾虚证时,翻阅多本不同时期的教材,对于此型主要有四个常用方,即固本止崩汤、举元煎合安冲汤、固冲汤;又由于讲授的对象是大四中医仲景班学生,该学生有较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且学习意识积极主动,自学及课堂学习均效果较好。如果仅按照教材所讲的方剂,就会影响学生的临床思辨能力,所以在此证型上总结这四个方药在临床治疗运用上区别点,加深学习印象,加强学习效果,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通过理论联系临床病例的辨证论治的讲解,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坚定学习中医的信念,树立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信心固本止崩汤 组成:人参、黄芪、白术、熟地黄、当归、黑姜。功效:补气摄血,固冲止崩。释方:原方治气虚血崩昏暗。方中人参、黄芪大补元气,升阳固本。白术健脾滋血之源又统血归经。熟地滋阴养血,“于补阴之中行止崩之法”。暴崩阴损及阳耗气,“气不足便是寒”,佐黑姜既可引血归经,更有补火温阳收敛之妙。且黄芪配当归含有“当归补血汤”之意,功能补血,熟地配当归一阴一阳补血和血。全方气血两补,使气壮固本以摄血,血生配气能涵阳。气充而血沛,阳生而阴长,冲脉得固,血崩自止。主要证候: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日久不尽,血色淡,质清稀;面色 白,神疲气短,或面浮肢肿,小腹空坠,四肢不温,纳呆便溏;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脉沉弱。
1.2 举元煎合安冲汤 组成:举元煎:人参、炙黄芪、炙甘草、升麻、白术。安冲汤:黄芪、白术、生地黄、白芍、续断、海螵蛸、茜草、龙骨、牡蛎。功效:补气升阳,止血调经。释方:举元煎用参、芪、术、草益气补中,摄血固脱,辅以升麻升阳举陷,适用于中气下陷,血失统摄之血崩、血脱证。安冲汤主治妇女经水行时多而且久,过期不止,或不时漏下。方中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补中益气,健脾固摄,以治其本;白芍、生地黄、续断补肾固冲,敛阴止血,以治其标;佐以升麻升阳举陷,海螵蛸、茜草、龙骨、牡蛎、炮姜炭收涩止血。两方合用,共奏补气升阳,止血调经之效。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至,崩中暴下继而淋沥,血色淡而质薄;气短神疲,面色 白,或面浮肢肿,四肢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或沉细。
1.3 固冲汤 组成:白术、生黄芪、龙骨、牡蛎、山茱萸、生杭芍、海螵蛸、茜草、棕边炭、五倍子。功效:固冲摄血,健脾益肾。释方:本方所治之证系由脾虚不摄,肾虚不固,冲脉滑脱而致。“冲脉隶属于阳明”,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旺,则冲脉盛,血海盈;肾为先天之本,“胞脉者,系于肾”,肾气健固,封藏有司,则月经正常。若脾虚不摄,肾虚不固,以致冲脉滑脱,故月经量多,色稀质淡:脾虚不能化生气血,出血量多,气随血脱,气血不足,故见头晕肢冷,心悸气短,神疲腰酸诸症。舌淡、脉微弱亦为气血不足之象。张锡纯言“此证诚至危急之病也”,治宜“急则治标”,以固冲摄血为主,辅以健脾补肾。方中山茱萸味酸性温,因得木气最厚,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故重用为君。龙骨味甘涩,牡蛎咸涩收敛,配伍用之,可“收敛元气,固涩滑脱”,善“治女子崩带”,二药煅用,收涩之力更强,共助君药固涩滑脱,为臣。白术甘苦温、燥湿健脾,黄芪甘温、益气升阳,两药合用,健脾扶中治本,以复中宫统摄之权,亦为臣药。生白芍味酸收敛,伍山茱萸,补益肾肝,敛阴止血;棕炭、五倍子味涩收敛,功专固涩止血;海螵蛸、茜草固摄下焦,既能止血,又能化瘀,可使血止不留瘀,以上共为佐。
文章来源:《北方药学》 网址: http://www.bfyxzz.cn/qikandaodu/2021/0720/1301.html
上一篇:基于软件的肝郁脾虚证方药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下一篇:圣济总录之糖尿病肾病证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