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期刊信息

刊名:北方药学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食品药品学会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ISSN:1672-8351
CN:15-1333/R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39287
数据库收录:
化学文摘(网络版);期刊分类:药学
期刊热词:
疗效,疗效观察,临床疗效,护理,临床疗效观察,合理用药,疗效分析,安全性,高血压,抗菌药物,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方药融合背诵方剂歌诀夯实高职中医学专业“三

来源:北方药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07 11:3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方剂学是高职中医学专业的一门桥梁学科,方剂歌诀背诵是学习方剂学课程的基本功和关键所在,熟记方剂歌诀是提高临床综合运用方剂能力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本研究针对三年制高

方剂学是高职中医学专业的一门桥梁学科,方剂歌诀背诵是学习方剂学课程的基本功和关键所在,熟记方剂歌诀是提高临床综合运用方剂能力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本研究针对三年制高职中医学专业学生,以中药为线索编排方剂歌诀,通过方药融合背诵方剂歌诀的教学模式,使中药学和方剂学两门课程的学习相互促进强化,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方剂,既为中医临床“内、外、妇、儿”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又强化了临床基本功,是夯实“三基”教学切实可行的措施之一,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2014级中医学专业班级中随机选出同一教师授课的4个班级,随机将两个班级作为方药融合背诵方剂歌诀教学模式的实验组(147人),其中男生54人,女生93人;另两个班级作为对照组(146人),其中男生53人,女生93人。两组入学成绩、上一学期各门课程成绩及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将在方剂教学中背诵方剂歌诀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 1.2.2 实验组 实验组采用方药融合背诵方剂歌诀教学模式,选择“解表药和解表剂方药融合背诵方剂歌诀”作为范例,对该教学模式做一具体说明。 (1)确定方药融合背诵方剂歌诀的教学方案及计划。 (2)编排以中药为线索的方剂歌诀校本教材:比如麻黄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3个功效,这3个功效的应用涉及麻黄汤、小青龙汤、麻杏甘石汤3个常用方,编写这3个方剂的歌诀及解析,以便学生在学习麻黄时能理解并背诵。方剂歌诀以本科第五版教材《方剂学》中的方剂歌诀为蓝本进行改编及解析,在保证方剂组成及押韵的基础上,尽可能注意或加上以下内容:①该方的功效、主治。②药物名的选择要尽量避免产生歧义,如“桂”标明桂枝还是肉桂;“姜”标明生姜还是干姜等。③方名释义。通过解析,帮助学生解读、背诵方剂歌诀,让学生对方剂有个初步的了解,为后期的方剂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麻黄汤歌诀及解析如下: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身痛,喘而无汗服之宜。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解析:方中以麻黄为君药,是主要的药物,故名麻黄汤。方中主要的配伍是麻黄配伍桂枝;杏仁有止咳平喘的作用;四般施是四味药配伍应用;发热恶寒头身痛,喘而无汗是麻黄汤主治证外感风寒表实证的主要症候表现,见到发热恶寒头身痛,喘而无汗就可用麻黄汤治疗。 (3)师资培训:对上课教师进行统一培训。 (4)基于方药融合背诵方剂歌诀的教学实践:在中药学的教学中,学习中药时背诵相应的方剂歌诀,如讲授麻黄发汗解表功效,主要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常配伍桂枝、杏仁等,代表方:麻黄汤。在此加上麻黄汤的方剂歌诀及解析,能使学生更好 1.2.3 评价方法 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将方剂歌诀背诵的考核贯穿于中药学与方剂学学习的全过程,每节课课前随机抽学生背诵方剂歌诀并记录成绩,方剂学结业前进行方剂歌诀默写考试,成绩合格者才可参加方剂学期末考核。此外,采用自行设计的教学效果评价调查问卷对实验组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47份,收回有效问卷14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 1.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中药学、方剂学总评成绩比较(见表1~2) 表1 两组学生中药学总评成绩比较(±s,分)组别实验组对照组P人数147 146评分71. 65.<0.01 表2 两组学生方剂学总评成绩比较(±s,分)组别实验组对照组P人数147 146评分77. 69.<0.01 2.2 两组学生方剂歌诀默写总评成绩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学生方剂歌诀默写总评成绩比较(±s,分)组别实验组对照组人数147 146评分95. 80. P <0.01 2.3 实验组学生对方药融合背诵方剂歌诀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价(见表4) 表4 实验组对方药融合背诵方剂歌诀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价[n(%)]? 3 讨论 方剂学是基础理论向临床过渡的桥梁学科。该课程的目标就是通过对一定数量经典方剂的学习,掌握其组方结构、配伍规律和变化规律,从而做到“举一反三”“知常达变”。要达到此目标,就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方剂歌诀,这是学好方剂的先决条件,也是加强“三基”教学切实可行的措施之一。樊巧玲[1]认为方剂学教材体系基本上是以清初医家汪昂所著的《医方集解》为蓝本发展起来的,当时学习者随师临证,边背诵汤头(方剂歌诀)边在师傅的口传心授下运用揣摩,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而逐步理解方剂配伍心法和组方思路,进而达到灵活运用方剂的目的。正如国医大师王绵之的名言“心中有汤头,行医不用愁;胸中无汤头,行医挠破头”。可见方剂歌诀的背诵是学习方剂学课程的基本功和关键所在,是强化基础之所在。 中医是具有深奥理论体系的经验医学,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独具一格中医特色的传承模式[2]。其传承模式有家传与师承、学校与自学等。其中师承是古代中医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之一,这种师承教育代代相传,造就了诸多名医。徒弟拜师以后,天天在师傅身边随师侍诊,学习师傅如何望、闻、问、切,如何诊断病症和立方遣药。经过一段时间后,师傅会布置一些诸如《药性赋》《汤头歌诀》《医学三字经》等入门书,令其早晚背诵,日常仍随师侍诊,师傅检查徒弟背过这些入门书后,才开始讲授如《内经》《伤寒》《金匮》等中医经典,并让徒弟尝试独自诊病。山东中医学院在1985、1986、1987年创办了3届中医少年班,预科3年,除教授高中课程外,还开设了药性赋、汤头歌诀、经络循行歌诀、医学三字经等中医启蒙课程;本科5年,开设了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专业基础课和中医临床课,增加了中医经典的课时,并提前进入临床实习。孙丰雷等[2]是山东中医学院86级少年班的学生,其感觉受益最大的是预科阶段背诵的启蒙读物,至今临床开方还经常默诵药性赋和汤头歌诀,班中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对于预科阶段的中医学习大都比较认可。 黄仕文等[3]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类专业中进行的熟记方剂歌诀对于提高方剂学教学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方剂的考试成绩与方剂歌诀熟记程度呈正相关(P<0.05),熟记方剂歌诀也是提高综合运用方剂能力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南京中医药大学华浩明等[4]在“精诚计划”培养模式中编写《中医辨治学总论》时,便将要求熟练掌握的150首方剂歌诀编入,并作为第二、三、四学期考核的内容之一,这样在无形中延长了学生背诵方剂歌诀、理解方剂的过程,为夯实学生方剂基本功打下了基础。福建中医学院进行了方剂学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了方剂学科结构体系[5],把方剂学的教学内容变革创新为在3个时期进行讲授,分别为学前期、学中期和学后期。学前期即“方剂歌诀导读,夯实基础”阶段,编写了《方剂歌诀导读》《方剂歌诀》《方剂歌诀小灵通》等教学辅导教材,并在学生入校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开设27学时的方剂歌诀导读等选修课程。解读方剂歌诀,以辅助、指导学生如何背诵方剂歌诀,并明确表示只有通过方剂歌诀的考试方可参加方剂学课程的结业考试。这样既为方剂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继承了传统中医教育的特色。辽宁中医药大学张红梅等[6]在方剂学开课的学期初或上一学期末开设方剂歌诀导读选修课,对方剂歌诀内容进行解读,以益于学生记忆、背诵。 随着我国职业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再加上国家越来越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在中医药高职教育中,中医学专业学制3年,2年在校学习,1年在医院实习,把所有的课程压缩,其中中药学、方剂学两门课安排在一个学期学习,两个月时间学习中药学,两个月时间学习方剂学,在学习方剂学时再背方剂歌诀显得时间太仓促,背诵150余首常用方剂歌诀非常困难。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强化方剂歌诀背诵的基本功呢?每一味中药的功效都是多样的,如桂枝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等多种功效,其功效发挥的方向和程度往往受到与之配伍药物的影响与控制,而方剂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两味以上中药配伍为特征,具有特定功用和主治的一种独特的防治疾病的工具。方剂与病证之间的适配性或方剂与病证之间的关联性,即所谓的“方证相关”[7-8],体现在方剂学制方四要素(药物配伍、药量、剂型、用法)与主治病证的病机四要素(病因、病性、病位、病势)高度关联,尤其方中药物的配伍、药量与主治病证的病机之间的吻合或针对性。由此可见,中药与方剂之间的关系是并存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方剂学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基础和灵魂,熟记方剂歌诀是提高综合运用方剂能力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针对三年制高职中医学专业,通过以中药为线索编排方剂歌诀,在中药学教学中加入方剂歌诀背诵,采用方药融合背诵方剂歌诀的教学模式。调查显示,实验组的中药学总评成绩、方剂学总评成绩、方剂歌诀默写总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实验组绝大多数学生对本组教学方法持肯定态度。说明方药融合背诵方剂歌诀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强化了中药学和方剂学两门课程的学习,加强了方剂歌诀的背诵效果,既为中医临床各科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又强化了临床基本功。

文章来源:《北方药学》 网址: http://www.bfyxzz.cn/qikandaodu/2021/0107/537.html

上一篇:中医内科学:脾系病证概要
下一篇:方药剂量雏议